今日(6月30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京召开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一经发布,就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
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份《通则》的第六节,“渲染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趣味”所限定的表现内容:
(六)渲染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趣味:
1.具体展现卖淫、嫖娼、淫乱、强奸、自慰等情节;
2.表现和展示非正常的性关系、性行为,如乱伦、同性恋、性变态、性侵犯、性虐待及性暴力等;
3.展示和宣扬不健康的婚恋观和婚恋状态,如婚外恋、一夜情、性自由、换妻等;
4.较长时间或较多给人以感官刺激的床上镜头、接吻、爱抚、淋浴,及类似的与性行为有关的间接表现或暗示;
5.有明显的性挑逗、性骚扰、性侮辱或类似效果的画面、台词、音乐及音效等;
6.展示男女性器官,或仅用肢体掩盖或用很小的遮盖物掩盖人体等隐秘部位及衣着过分暴露等;
7.含有未成年人不宜接受的涉性画面、台词、音乐、音效等;
8.使用粗俗语言等;
9.以成人电影、情色电影、三级片、偷拍、走光、露点及各种挑逗性文字或图片作为视频节目标题、分类或宣传推广。
通则将同性恋划在了“非正常的性关系、性行为”的范围内,这让很多人觉得并不合适。
值得一提的是,同性恋社交软件Blued创始人、同时也是今年纽约骄傲(NYC Pride)庆典的典礼官之一的耿乐,在《通则》发布后,也在朋友圈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同性恋不是“渲染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趣味”,更不是“性变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同性恋从疾病名册中去除,认为同性性倾向乃人类性倾向的其中一种正常类别,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或不正常,且无需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疗。2001年,在“中华精神科学会”推出的第三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这意味着中华医学会不再将同性恋看作疾病, 同性恋在中国大陆实现了“非病化”。
巧合的是,据环球网报道,德国议会投票批准同性婚姻。